
秋葵又稱黃秋葵、咖啡黃葵,俗稱羊角豆、潺茄,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。
可食用部分為果莢,分綠色和紅色兩種,脆嫩多汁,滑潤不膩,香味獨特。
影響秋葵貯藏性的因素包括采收、采后處理、品種特性和貯藏條件等。
1、采收
延遲采收,有助于秋葵的貯藏保鮮。隨著莢果的成熟,纖維素含量增加,硬度提高,果皮變厚,莢果更易貯存。
但采收過晚,會導致纖維素含量過多,蛋白質、粘性物質及其它營養物質含量下降而損失部分口感風味。
采收過早,莢果不耐貯藏,嫩莢小,風味不足,經濟效益低。
研究表明,花謝后5-7天是秋葵嫩莢采收食用的極佳時期。
此外,采收時最好人工采收,防止莢果損傷,同時剔除傷果及病、蟲莢果。

2、采后處理
貯藏前預冷是防止秋葵莢果變質的有效方法。采摘后,應立即預冷,以除去田間熱,降低莢果呼吸速率。
可采用低溫冷庫預冷、冰水預冷、真空冷卻等方法。
真空預冷30min可使莢果由25℃降至6℃,貯藏12d后商品率達95%,降低呼吸速率,延緩可溶性糖和Vc含量的下降。
3、運輸方式
將秋葵碼放整齊,放在泡沫箱中低溫運輸,既可減少機械損傷,又有助于莢果水分的保持,利于延長貯運壽命。
若在運輸過程中采用自發氣調技術,則效果更佳。
4、貯藏條件
(1)濕度 :貯藏環境的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0%-85%,可有效保存水分,保持秋葵新鮮度。相對濕度低,則加速莢果失水軟化、萎蔫起皺等。
(2)溫度 :溫度過低,易引發冷害,導致秋葵莢果凹陷、凍傷、顏色變深,短期內變質、失去商品價值。
長期接觸冰水會使其表面產生斑點。
溫度過高,則加速腐爛。
通常適宜秋葵冷庫貯藏的溫度為6-8℃。
貯藏過程中,應盡量減少溫度波動,波動范圍控制在±0.5℃內。
(3)氣調庫:氣體濃度 秋葵果實耐CO2能力較強。
研究表明,低溫條件下,O2濃度為8%左右,CO2濃度為10%左右,可延長秋葵的貯藏期。